2022-09-28
來源:器械之家
來源:器械之家
2022-09-28
來源:器械之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且24小時后方可轉載。
9月27日,骨科脊柱耗材的國家集采在上海通過線上開標,這也是繼創傷和關節兩類產品集采后,骨科耗材中最后一大類進行集采的產品。由于脊柱耗材品類眾多、規則復雜,此輪國采也被認為是骨科類產品中最難的一次集采。
據國家組織高值醫用耗材聯合采購辦平臺發布的公告,包括威高、大博醫療、春立醫療等在內的國產醫療器械企業成本次脊柱集采的大贏家。
國家醫療保障局價格招采司招采處處長董朝暉表示,此次集采幾乎囊括了所有的脊柱類耗材,包括各種各樣的螺釘、金屬板、金屬棒以及骨水泥、人工椎體等,能基本滿足臨床現在開展的95%以上的(脊柱)手術的需要。
01
脊柱國采開標
各企業報價相差不大
9月7日,國家組織醫用耗材聯合采購平臺發布的《國家組織人工關節集中帶量采購文件》顯示,本次脊柱集中帶量采購產品根據手術類型、手術部位、入路方式等組建產品系統進行采購,共分為14個產品系統類別,29個競價單元,872套系統,全國6426家醫療機構填報采購需求120.84萬套(不包含骨水泥),集采產品共涉及173家申報企業。
與此前開展的關節國采相比,脊柱采購范圍更廣。此次脊柱耗材國家集采共有173家企業參與報價競爭,外資龍頭強生、美敦力康輝、史賽克等,國產頭部企業威高骨科、三友醫療、北京富樂、天津正天、大博醫療等均赫然在列。
頸椎前路釘板固定融合系統
從產品系統類別上看,頸椎前路釘板固定融合系統中,A組競價單元的擬中標企業包括威高骨科、三友醫療、強生、貝康、常州康輝、美敦力、春立醫療、邁瑞醫療等。其中,報價最低的企業是北京威高亞華人工關節開發有限公司,擬中選價格為3972元;報價最高的企業是武漢武漢邁瑞科技有限公司,擬中選價格為4543元。
頸椎前路釘板固定融合系統的B組競價單元中,擬中選的企業有重慶瑞良醫療器械有限公司、貝朗醫療(上海)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等42家企業。此外還有12家企業進入C組競價單元。
頸椎后路釘棒固定系統
頸椎后路釘棒固定系統擬中標企業包括上海三友、威高、大博醫療、強生、天津正天、美敦力、春立醫療、常州康輝等企業。其中,A組競價單元的最低報價為上海三友醫療的3696元,最高報價為北京威高亞華人工關節開發有限公司的4000元,擬入選的10家企業報價相差不大。
胸腰椎前路釘棒固定融合系統
在胸腰椎前路釘棒固定融合系統中,A組競價單元擬中標的企業有14家,其中報價最低的是威高骨科的6715元,報價最高的是常州康輝的8498元,大博醫療、北京富樂、三友醫療、強生、美敦力等企業均在該組競價單元中擬中選。
此外,蘇州優貝特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無錫市聞泰百得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常州鼎健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寧波華科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四家C組競價單元的企業擬中選該產品。
胸腰椎前路釘板固定融合系統
在胸腰椎前路釘板固定融合系統中,A組競價單元擬中選的企業有13家,其中最低報價為來自三友醫療的3666元,最高報價為德州金約應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的3772元。最低報價與最高報價僅相差106元。
而各企業之間的差價小也是本輪國采中一個顯著的特點。由于本次集采涉及的企業和產品眾多,我們就不在此逐一分析。以下為擬中選企業名單:
02
骨科疾病發病率增加
集采是必然趨勢
骨科疾病發病率與年齡相關性極高,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發生骨折、脊柱側彎、脊椎病、關節炎、關節腫瘤等骨科疾病的概率大幅上升。特別中國正處于快速老齡化過程中,以60歲以上人口統計,2019年,我國60歲以上人口約2.54億。
作為高值耗材的重要細分領域之一,骨科植入器械的市場規模僅次于血管介入類高值耗材,其安全性、有效性監管要求嚴格,市場準入門檻較高,屬于高值醫用耗材類醫療器械。
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骨科植入物市場規模達340億元,較上年增長14%,主要細分領域為創傷、關節、脊柱、運動醫學,其中脊柱和關節市場均突破100億。
根據國家藥監局網站發布的信息,2021年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共審批通過脊柱注冊證76張,其中國產66張,進口10張。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好轉,以及脊柱經皮微創技術、鏡下融合術、3D打印技術、手術機器人輔助手術等數字骨科的推廣應用,2021年國內脊柱市場銷售額進口占比為43%,增長率為9%;國產占比57%,增長率達20%。
而作為高值醫用耗材重點治理對象,在人工關節、創傷兩大類耗材先后進入集采后,脊柱類集采可以說是必然趨勢。此次集采的產品是多個部件組合成的系統,可用于像頸椎、腰椎疾病,脊柱壓縮性骨折、椎間盤突出等疾病患者治療所需,可以滿足95%的脊柱類手術所需。
03
國產品需求增加
骨科集采降價并非終點
事實上,從 2019 年開始,全國多省均有在骨科領域進行著不斷地降價和集采,如骨科關節已在安徽、江蘇、浙江、福建等多地進行集采試點。而在脊柱耗材方面,此前安徽省已經完成了兩輪集采。
2019年,安徽省開展第一輪脊柱類耗材集采,帶量談判議價工作成功完成,骨科脊柱類材料國產品類平均降價55.9%,進口品類平均降價40.5%,總體平均降價53.4%,單個組件最大降幅95%。
2021年7月,安徽再次針對骨科脊柱類耗材開展第二輪集采,中選價格最高降幅達到82.88%,平均降幅54.6%。
在去年人工關節集采中,擬中選的人工關節產品價格從平均3萬元降到1萬塊以內,降幅達到80%以上。那么,在關節、創傷、脊柱相繼進入集采大幅降價后,是否意味著骨科耗材行業已經走到了終點呢?
目前國內骨科植入器械各細分市場的滲透率不足5%,遠低于美國的40%至70%,而國內的脊柱耗材市場一直由國外品牌主導。來自東吳證券的數據顯示,美敦力、強生和史賽克三家企業的脊柱產品約占國內市場的60%;威高骨科、三友醫療兩家國產頭部企業占比約為10%。
事實上,以本次脊柱集采為例,骨科耗材進入集采對國產企業來說,正是提升市場占有率的一個良機。
以威高骨科為例,而在本輪脊柱國采中,根據規則,醫療機構對國產品種的需求遠高于外企品種,在14個產品系統的需求量榜首中,威高骨科占據了頸椎前路釘板固定融合系統、頸椎后路釘棒固定系統等5項,總采購量達到8.14萬個。
——
事實上,盡管集采會使企業的利潤下降,但對于像威高骨科、愛康醫療、三友醫療這樣的領頭企業來說,其品牌的溢價作用加之“國家集采”這樣的背書后,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其他產品的銷售,對于企業的整體市場來說,反而會有一定的優勢。而這一利好信息在資本市場也有所體現。
9月27日,在脊柱集采開標之際日,骨科耗材股早盤走高。截至收盤,A股市場,威高骨科漲13.44%,報54.34元;大博醫療漲10.2%,報30.2元漲停;三友醫療漲11.81%,報28.78元;在港股市場,愛康醫療漲12.39%,報7.89港元;微創醫療漲7.3%,報14.7港元;春立醫療漲4.2%,報19.6港元。
有業內人士認為,此次國采更為強調與看重企業的供應、產能、配送等幾個方面的能力,因此預期對產品線較全的頭部企業相對更為利好。與此同時,此次集采文件強調“采用適當方式,在保證公平競爭、保持競爭強度、去除虛高價格空間前提下,促進更多企業中選,增強預期穩定性”,給予了中小企業更多機會,相較之前的人工關節集采方案平衡性更強。
需要指出的是,此次的骨科脊柱類耗材集采,是國家層面開展的第三批高值耗材集采,也是國家層面在骨科領域啟動的第二次集采。那么,集采政策下,國內骨科未來又將迎來什么樣的棋局,器械之家將持續關注。
請登錄后參與評論...
登錄后參與討論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