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16
來源:器械之家
來源:器械之家
2023-01-16
來源:器械之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且24小時后方可轉載。
近日,在華夏時報社主辦的第二屆華夏大健康?產業高峰論壇上,2022年度金手杖獎獲獎名單揭曉。其中,邁瑞醫療、聯影醫療、GE醫療、賽諾醫療、華大智造等企業研發的產品入選2022年度十大硬核科技。
據悉,本屆金手杖獎再度升級,共設四大類別、10個獎項。自2022年7月以來,累計有400多家企業參選,經過六個月時間的企業申報、提名、網絡票選和專家委員會終評等多輪角逐,最終近百家企業及個人捧起金手杖獎杯。
01
邁瑞醫療:
全自動外周血細胞形態學分析儀(閱片機)
2022年3月,邁瑞醫療和騰訊AI Lab共同研發的“全自動外周血細胞形態學分析儀”(簡稱“閱片機”),正式進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查程序。
這款有AI加持的閱片機,可以清晰還原細胞立體結構和細節,極大提升閱片的準確率和整體效率,打破了閱片機市場僅有一家進口品牌“獨大”的局面,填補了國內空白,將提升中國乃至全球的血細胞分析質量水平,成為“醫療+AI”融合創新的標桿。
需要指出的是,邁瑞醫療的閱片機也是國內體外診斷行業首個進入三類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查程序的AI類產品。
資料顯示,在2021年1月,邁瑞醫療就與騰訊AI Lab簽署了AI合作框架協議,共同研發血液細胞分析的AI產品,并進一步探索AI技術在體外診斷的融合與應用。合作將依托騰訊覓影 · 開放實驗室,加速科技部醫療影像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的建設,為大眾提供更優質的醫療設備與服務。
在血細胞形態分析方面,騰訊 AI Lab 采用多項自主研制的 Auto-ML 、 Auto-Augmentation 和 NAS 等先進AI的計算解決方案,面對龐大混有噪聲的海量數據,大幅縮短訓練時間,提升迭代次數。同時,算法工程師使用多智能體模擬,通過多個專家系統所組成的決策系統,提升整體細胞形態的分析性能,做到異常和惡性細胞不遺漏、疑似細胞有提示。
在設備制造方面,騰訊 AI Lab 采用模型壓縮和計算圖簡化等技術解決方案,幫助產品在計算效率和成本優化上取得更大優勢。除形態學檢測外,騰訊 AI Lab 還表示未來將與邁瑞醫療共同探索人工智能技術在體外診斷其它領域的融合與應用,如尿液分析、智能實驗室、體外診斷大數據等。
彼時,邁瑞方面表示,憑借公司多年來對臨床需求的深刻理解和檢測技術積累,以及騰訊在人工智能技術方面的領先探索,雙方的合作成果將會讓臨床智能化檢測能力大大提升。
而針對這一合作,騰訊方面對此也認為,Al+醫療/醫藥是騰訊AI Lab的長期核心研究方向之一。與邁瑞這樣的行業頂尖伙伴合作,可以讓技術助力醫療、輔助醫生、服務患者。
02
聯影醫療:
世界首款5.0T人體全身磁共振 uMR Jupiter
uMR Jupiter于2022年8月獲批上市(國械注準20223061141)。
uMR Jupiter作為“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數字診療裝備研發專項”,攻克了超高場磁共振所有核心部件及核心技術難題,實現了磁體、譜儀、梯度系統及射頻系統等全方位核心部件創新,首次突破了超高場磁共振成像的限制,實現超高場全身臨床成像。在神經系統成像方面,uMR Jupiter更是比肩更高場裝備,可為腦小血管疾病與退行性病變提供更多診斷信息。
聯影醫療成立于2011年,致力于為全球客戶提供高性能醫學影像設備、放射治療產品、生命科學儀器及醫療數字化、智能化解決方案,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產品線覆蓋全線高端醫療影像設備的企業。
而此次入選的全球首款人體全身5T磁共振,早在2021年3月就已在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作為牽頭與聯影共建的分子影像遠程互聯融合創新中心,由首位體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院長樊嘉完成了安裝調試后的人體第一次掃描。并與聯影集團董事長薛敏共同啟動了“國產超高場5.0T磁共振臨床試驗合作”項目。同年7月1日聯影醫療與中山醫院正式開啟了首款國產全身5T磁共振設備uMR Jupiter的臨床試驗合作。
時隔近1年,圍繞5.0T MRI 雙方經過全方位的臨床科研探索。2022年4月,基于uMR Jupiter 5.0T開展了超高場腹部彌散加權成像的相關研究《Preliminary Experience of 5.0T Higher Field Abdominal Diffusion‐Weighted MRI: Agreement of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With 3.0T Imaging》發表于國際磁共振領域知名雜志《Journal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上,這是全世界范圍內首篇 5.0T 超高場磁共振研究成果報道!
據了解,5.0T人體全身磁共振uMR Jupiter首次突破了超高場磁共振局限于腦部成像的限制,實現超高場全身臨床成像!在神經系統成像方面,uMR Jupiter更是比肩更高場設備,可為腦小血管疾病與退行性病變提供更多診斷信息。
核心技術為全身臨床 5.0T 超導磁體、多通道射頻并行發射控制和超高場磁共振系統射頻安全成像,均擁有自主知識產權,關鍵性能指標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還搭載了uAIFI Technology技術平臺,凝聚多項全球首創核心技術,全鏈條革新磁共振硬件、軟件設計,實現系統性能、掃描智能化、成像速度與信噪比的大幅提升,同時賦予患者更舒適的檢查體驗,開啟磁共振“類腦”時代。
實現從磁體設計到序列定制的全方位創新,開啟了超高場磁共振全身應用新紀元,并有助于開展全身多器官聯合研究,引領精準醫學、轉化醫學等前沿探索。
03
GE醫療:
第五代全身超聲Fortis系列
第五代全身超聲Fortis系列是GE醫療高端超聲全身機系列產品中,第一款面向全球首發的中國本土研發制造的醫療設備。該設備搭載了約20把GE醫療全系最新的探頭,適用于所有人群的檢測,并針對中國用戶開發了更多功能。
Fortis系列的核心研發團隊是GE醫療無錫基地的十多名研發工程師,他們與全球各地的超聲研發團隊聯合創新,以“無錫智造,造福全國,惠及全球”。同時,這也是GE醫療超聲設備中落地最快的產品系列,從研發、制造、上市僅用時14個月。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1月4日,GE醫療宣布從GE集團的拆分計劃已完成,GE醫療作為一家獨立的公司開始在納斯達克股票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碼為“GEHC”。
GE醫療在全球160多個國家擁有約51,000名員工,每年服務超過10億患者。公司每年投入逾10億美元用于研發,年營收約180億美元。擁有超過400萬臺的全球裝機量,覆蓋公司四大業務板塊 —— 醫學影像、超聲、生命關愛和藥物診斷。
GE醫療預計,公司的目標市場規模將從2021年的840億美元增至2025年的1,020億美元。這一增長將為公司發展帶來巨大商機,推進精準醫療策略的執行,安全可靠地整合來自醫學影像、實驗室、病理、基因組和其他渠道的患者數據。憑借Edison愛迪生數字醫療智能平臺和應用軟件,精準醫療將通過人工智能對數據進行分層。這一精準醫療戰略為臨床醫生進行疾病診斷并確定更適合的治療方案提供洞察,從而使患者享受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04
華大智造:
DNBSEQ-G99基因測序儀
基因測序儀是生命科學研究和生命產業發展的決定性設備。華大智造作為全球少數幾家能夠量產臨床級別基因測序儀的公司之一,其自主研發的DNBSEQ-G99基因測序儀數據產出速度快、質量高,是全球同等通量測序儀中速度最快的機型之一。
2022年9月9日,華大智造正式發布最新款的中小通量基因測序儀DNBSEQ-G99?;贒NBSEQ核心技術,DNBSEQ-G99在測序載片上首次采用了三角形矩陣式信號位點,在更小面積的載片上實現了更高密度的數據產出,整機通量8-48Gb。
通過高度集成的流體系統,同時配合超快速的生化反應體系,DNBSEQ-G99突破性地實現了12小時、PE150測序數據的產出。
隨著測序應用越來越普及,測序實驗的操作簡便也越來越重要。DNBSEQ-G99配備了超簡易的卡式測序載片,具備更大的安全握持面積,隨手一插,即可開始測序。與此同時,G99在測序試劑盒上采用了創新的試劑預注式設計,無需多個步驟的手工配制試劑,一步按壓即可完成測序試劑的配制。特別地,G99的測序試劑盒和清洗試劑盒實現了一體化設計,進一步簡化了操作環節。
DNBSEQ-G99提供可選的配置和型號,既可以通過對生信計算模塊的一體化集成,實現原始下機數據的自動分析和結果輸出,為用戶提供更安全可靠的本地化數據存儲和計算;也可以只支持測序數據的標準化輸出、方便用戶自行開展個性化的分析。此外,在G99的操作界面上,采用了更加簡潔明了的可視化設計,實驗人員可以實時掌握測序進度。
依托于DNBSEQ測序平臺的核心技術,G99在數據質量方面保持了一如既往的數據準確度高、數據利用率高等優勢。在不同領域的早期用戶測序應用中,G99都表現出了極其亮眼的數據質量,在部分用戶以標準品進行測試的結果顯示:G99的測序錯誤率可以低至0.2%。
05
賽諾醫療:
NOVA DES? 顱內藥物洗脫支架系統
NOVA顱內藥物洗脫支架系統(國械注準20203131021)是賽諾醫療科學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于2021年7月經CFDA批準的創新產品,該產品可降低支架內再狹窄發生率,從而減少遠期再發卒中的風險。是全球首款唯一專用于顱內的藥物洗脫支架,目前國內外市場尚無其他同類產品上市。
產品使用愈合導向的eGTM涂層技術,使藥物釋放周期符合支架術后血管創傷愈合“時間窗”,28天藥物完全釋放,抑制平滑肌細胞增生。60天降低至有效濃度以下,促進內皮愈合。跟蹤內皮細胞動力學,eG?涂層支架的內皮愈合速度是裸金屬的2.5倍,OCT檢查評估支架置入后1個月的支架小梁內膜覆蓋率達到83.8%。NOVA支架臨床研究結果顯示:一年內再狹窄發生率顯著低于金屬裸支架(9.5% vs 30.2%),31天至1年內缺血性卒中發生率亦顯著低于金屬裸支架(0.8% vs 6.9%)。
賽諾醫療科學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根植于中國,面向全球市場,專注于高端介入醫療器械研發、生產、銷售的國際化公司,業務涵蓋心血管、腦血管、結構性心臟病等介入治療的重點領域。公司2007年在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設立,在北京、蘇州、香港、美國、日本、荷蘭、法國設有子公司,2019年10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
06
安翰科技:
消化道振動膠囊系統(蔚通Vibrabot?膠囊)
“消化道振動膠囊系統”(蔚通Vibrabot?膠囊)于2022年2月獲批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創新醫療器械。官網載明該產品為國內外同類首個。
通過膠囊振動按摩,激活腸道神經網絡,促進結腸自主蠕動,破解治療便秘難題,為藥物治療效果欠佳的成人功能性慢性傳輸型便秘提供了一種全新的純物理治療方法,喚醒腸道動力,重建自主排便能力。2022年5月世界頂級醫學期刊《柳葉刀》子刊eClinicalMedicine重磅發布該學術研究成果,64%的患者在使用蔚通膠囊后改善了便秘癥狀,療效顯著且持續。
安翰科技作為國際領先的專注于消化道健康領域創新醫療器械研發、生產、經營的高新技術企業,自2009年成立以來,始終堅持創新和臨床循證,目前已擁有國內外專利逾300項,其中發明專利占比逾35%;國內外重要文獻及SCI臨床循證論文逾150篇,囊括了《Gastroenterology》、《CGH》等世界消化領域最頂級的期刊。
除了蔚通Vibrabot?“消化道振動膠囊系統”之外,還有安翰NaviCam®“磁控膠囊胃鏡系統”。該技術是中國自主產權,創造了無痛無創無麻醉的全新精準檢查模式,讓受檢者免去插管胃鏡的痛苦,切實提升胃癌早篩普及力度,積極助推“健康中國”戰略落地。
據悉,安翰NaviCam®磁控膠囊胃鏡系統不僅率先獲得我國藥品監督管理局III類醫療器械認證,還獲得歐盟CE認證,并于2020年5月獲FDA以創新醫療器械(De Novo)方式批準美國首個膠囊胃鏡注冊證。截至2021年該產品已進入美、英、法、德、澳等26個國家及地區。
目前,安翰科技已成為全球“從膠囊小腸鏡到膠囊胃鏡”、“精準舒適化消化道早篩”、“人工智能構建消化道專家級輔助診斷”、“心內與消化學科交叉精準防控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微機器人純物理方式治療便秘”等五大領域的開創者。
07
英科醫療:
鉆石紋一次性丁腈防護手套
實現高端一次性手套750億只年化產能而躋身國內第一、全球前列的醫療耗材與器械高科技制造商——英科醫療,依托的是全產業鏈高效整合,及裝備與生產技術的硬核賦能。
近年來,英科醫療憑借自身改善創新基因與對市場的精準洞察,以強大的科技實力打造產品質量升級、品類不斷豐富的發展核心動能,成果源源不斷地反哺業務健康發展與研發持續投入。雙循環模式下,英科醫療正以穩健高速的步伐,為探索和實現“以人類智慧結晶服務于人類健康需求”的企業愿景走向未來,持續為亞洲、美洲、歐洲等全球120+個國家和地區近10000家客戶提供實用的產品和優質的服務。
英科醫療鉆石紋一次性丁腈防護手套采取雙面鉆石紋理設計,增強摩擦力,提供更加牢固的抓握性能。在潮濕、沾染液體等情況下,普通丁腈手套的摩擦力明顯下降,而鉆石紋丁腈手套能夠提供1.5到4倍的摩擦力,性能更加穩定可靠。加厚的耐磨抗穿刺材質同時兼備舒適手感,可防護多種化學物質。不含乳膠蛋白,使用過程中對天然乳膠過敏人群更加友好。
08
藍帆醫療:
全新一代智能電動腔鏡吻合器星暉?系列
全新一代電動腔鏡吻合器星暉?系列由藍帆醫療旗下藍帆外科設計打造,是國內首批獲準上市的智能電動腔鏡吻合器。
該產品的器械鉗口實現了智能自動檢測組織厚度來調節關閉的效果,可對組織施加最為合適的壓力,同時提供聲音反饋,為每一次的安全切割提供了安心保障,在手術操作的任何環節,僅需手指操作,即便是復雜的手術場景,外科施術者也可精細處理各類大小脈管,減少器械置入性損傷。
藍帆醫療是中低值耗材和高值耗材完整布局的醫療器械龍頭企業。公司下屬四大板塊,包括以醫療手套為核心,全面布局醫療防護、防疫產品的健康防護事業部;以心臟支架為核心,全面布局介入器械的心腦血管事業部;以吻合器超聲刀為核心,全面布局微創外科器材的微創外科事業部;以急救包為核心,全面布局急救護理耗材的醫療護理事業部。
目前藍帆醫療在2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70多家分子公司,在全球設立八大研發中心、九大制造基地,產品覆蓋全球130多個國家和地區,綜合實力位居中國醫療器械企業前列,在歐美日等發達國家主要市場與世界五百強企業同臺競技。
09
鷹瞳科技(Airdoc):
便攜式AI眼底相機鷹瞳AI-FD16a
鷹瞳科技成立于2015年9月,致力于為慢性病的早期檢測、輔助診斷及健康風險評估提供全面和多方位的人工智能解決方案,是全球視網膜影像人工智能領域的領導者和先行者,曾兩度獲中國智能科學最高獎“吳文俊人工智能科技進步獎”。2021年在港上市,成為“醫療AI第一股”。
鷹瞳科技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眼底圖像輔助診斷軟件在同類產品中首個獲得國家藥監局第三類醫療器械證書,已服務于700多家MMC醫院,以協助醫生做醫學診斷。
鷹瞳科技開發的多款人工智能產品還在36家社區基層醫療機構、28個省份的40多家保險公司分支機構、150多家體檢中心、250多家藥店、1100多家視光中心及多個政府惠民工程實現商業化應用,月均服務網點約有2000—3000個,每天數萬人次的使用量,已累計服務超過千萬人次。
10
瑪西普:
頭部多源伽瑪射束立體定向放射治療系統(伽瑪刀)
盈康生命旗下全資子公司瑪西普深耕放療設備領域20余載,突破腫瘤放射治療核心技術,推出三代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頭部多源伽瑪射束立體定向放射治療系統(以下簡稱:伽瑪刀)。
經全球著名的MD安德森癌癥中心和威斯康星大學等權威機構評估認證,該設備多項臨床指標皆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放療精準度更是達到國際標準的近3倍,先后取得中國CFDA認證、美國FDA和SS& D雙認證等多個權威認證資質。
同時,瑪西普不斷推動國產“智”造揚帆出海,實現了大型放療設備自主出口,2019年伽瑪刀成功入駐美國孟菲斯衛理公會大學醫院,產品遠銷歐洲、亞洲、美洲、非洲等國家和地區。
——
當前,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醫療器械市場。根據中商情報網數據顯示,中國醫療器械銷售規模從2016年的3700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6882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8%,且預測2021年中國醫療器械銷售規模將達7684億元。
在市場、政策、技術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國內外醫療器械發展均進入了高速發展期。那么,除了上述十大硬核科技產品,未來醫械廠商又將為行業帶來哪些醫療“黑科技”?器械之家將持續關注。
請登錄后參與評論...
登錄后參與討論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