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16
來源:器械之家
來源:器械之家
2023-01-16
來源:器械之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且24小時后方可轉載。
近日,超顯微、高精度手術機器人平臺企業,昂泰微精醫療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下稱“昂泰微精”)宣布完成千萬級美金A+輪融資。
據悉該司此前已融資兩輪,分別是2022年6月23日的天使輪融資,金額未透露,其投資方為泰福資本TF Capital。
與2022年9月21日的A輪融資,金額達數億人民幣,投資方為啟明創投、比鄰星創投、瑞華控股、泰福資本TF Capital、東久新宜資本、臨港藍灣基金。
其本輪融資由淡馬錫獨家投資,據悉本次融資款項將主要用于該司在海外注冊、產品研發、團隊擴張等。
01
Temasek,淡馬錫公司
“淡馬錫”是新加坡的土語舊稱的音譯,以文字的形式最早出現在鄭和下西洋艦隊繪制的地圖上,叫“單馬錫” 。 淡馬錫公司成立于1974年,是由新加坡財政部負責監管、以私人名義注冊的一家控股公司,經營新加坡開發銀行等36家國聯企業的股權。
公司以控股方式管理著23家國聯企業(可視為其子公司),其中14家為獨資公司、7家上市公司和2家有限責任公司,下屬各類大小企業約2000多家,職工總人數達14萬人,總資產超過420億美元,占全國GDP的8%左右。
二十世紀70年代初,新加坡取得全民就業,政府調整了經濟發展政策,即從勞動密集型向資本密集型和高科技產業發展。由于70年代初發生的石油危機,新加坡利用其特殊的戰略位置,決定發展新加坡原油加工業。于是1977年由政府出資成立新加坡石油公司(SPC),不久又建立新加坡化工集團(PCS)。與此同時,政府還投資興建了一批高科技的電子和計算機產業。
2018年7月9日,淡馬錫控股的投資組合價值達3000億新加坡元(約合2210億美元)。 2018年12月,世界品牌實驗室發布《2018世界品牌500強》榜單,淡馬錫排名第434。2019年11月16日,胡潤研究院發布《2019胡潤全球獨角獸活躍投資機構百強榜》,淡馬錫排名第23位。
淡馬錫公司及所屬子公司與國內其它私人企業一樣對待,鼓勵他們在市場上參與平等競爭。在資金、信貸和稅收方面,總公司對所屬國聯企業不提供任何形式的優惠或保證。即便是新成立的公司,總公司根據項目評審結果,可能提供股東貸款,但這種貸款的利率同樣按當時資本市場的利率結算,并不因它是自己的子公司就給予照顧。
其在淡馬錫公司的培育下,在新加坡確實涌現出一批國際水平的大型企業,如新加坡航空公司、新加坡電訊、勝寶旺造船廠等。它們的突出業績,不但得到國內各界人士的贊譽,而且在國際市場上也嶄露頭角(新加坡航空公司90年代以來一直被譽為國際民航界學習的典范),從而使政府賦予其“培育世界級公司”的歷史使命正在逐步實現。
02
高精度手術機器人研發商
昂泰微精醫療科技
昂泰微精醫療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是一家高精度手術機器人研發商,公司致力打造首個聚焦全球市場的超顯微、高精度手術機器人平臺,開創性地提供了顯微操作的解決方案。
該司致力打造聚焦全球市場的超顯微、高精度手術機器人平臺,開創性地提供了顯微操作的解決方案,既能幫助醫生克服手部顫抖帶來的影響,又可以大幅降低醫生的疲勞和學習曲線,從而提高手術的精度和質量。
據悉,昂泰微精醫療科技,前身于2013年成立于日本東京,曾服務于多家國際知名的醫療器械公司,如美敦力,波科,泰爾茂等,為其提供裝置裝備解決方案。同時與東京大學,東京工業大學,東京理工大學,筑波大學以及國內高校研究室進行研發項目的合作交流并負責部分實驗工程組件開發。
并早在2011年開始與日本、美國的醫療巨頭展開合作,在國內穩步推進通用型顯微外科機器人、眼科手術機器人、經胃腸鏡機器人產品研發及報證的同時,也將成立美國分公司,同步推進美國FDA注冊。
其作為與多學科最前沿技術緊密結合的科技公司,該司于2022年在上海成立中國總部,聯合東京的研發中心,致力于以精細化?高精度技術為核心的平臺型精細化外科手術機器人的研發。
將儲備的前沿技術成果應用轉化于尚屬空白的精細化外科手術機器人領域,盡早實現精細化外科手術機器人的產業化,力爭成為中國頭部的平臺型精細化外科手術機器人企業。目前,產品樣機已在多科室得到醫生的一致認可,并與多家三甲醫院展開全方位合作。
03
公司已研發三款
手術機器人
據悉,目前昂泰微精主要研發了三款手術機器人,分別是通用型顯微外科機器人、眼科手術機器人、經胃腸鏡機器人。
其通用型顯微機器人,可以覆蓋包括耳鼻喉、神經外科、血管外科、整形外科在內的外科領域,輔助現有醫療機器人像骨科機器人、腔鏡機器人、血管介入機器人等機器人完成其無法完成的對高精密度手術。
昂泰微精所研發的顯微外科手術機器人,是全球范圍內精細化程度最高的外科手術機器人,擁有精巧的長壽命耗材;其主從操作式軟組織機器人,多自由度,緊湊靈活,可在各類手術室快速部署;頭端腕式結構器械直徑小于3mm,可進行0.3mm血管、淋巴管的吻合。
如眼、血管和神經等手術涉及精細解剖結構,就需要在保證操作高精度、高穩定性的前提下,于血管、神經等縱橫交錯等狹小間隙內進行。
要實現上述操作,手術機器人系統首先需有高剛度、大運動范圍、高運動自由度、高精度的機械結構設計,其次需有穩定、結實基座,最后還需保證其末端工具自身體積小、結構精細,且能夠實現精準定位操作。
截止目前,昂泰微精研發產品已獲得了10項專利。其昂泰微精通用型顯微外科機器人以及眼科手術機器人已開始準備相關型檢文件,預計2022年報型檢。經胃腸鏡機器人,將于2023年報型檢。
04
我國起步晚發展迅速
手術機器人是集臨床醫學、生物力學、機械學、計算機科學、微電子學等諸多學科為一體的高度集成的新型醫療器械,整體運行需要多項技術的協同。
其中,系統軟件中的圖像重構、空間配準和定位控制等,是手術機器人最為核心的部分;而硬件裝置如機械臂的設計則需要與手術具體情況相結合,反復實驗;人機交互的主機必須充分考慮醫生習慣和臨床應用場景。
目前,全球手術機器人市場增長快速,腔鏡機器人占比最大。全球手術機器人市場規模從 2015 年 30.10 億美元快速增長至2020 年的 83.21 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為22.6%。其中,腔鏡機器人占比較大,可用于多種手術包括泌尿外科、婦科、胸外科及普外科手術等。
據數據統計,其市場規模從2015年23.84 億美元上升至2020年52.55億美元,占比 63.15%。其他類型手術機器人中,骨科機器人這一市場規模增長也很迅速,在2015 年僅有 1.38 億美元,而經皮穿刺機器人市場規模有 1.58 億美元,到了 2020年骨科機器人增長至 13.94 億美元超過經皮穿刺機器人3.80億美元規模,其需求受人口老齡化和關節炎患病率的不斷提升帶動,發展潛力巨大。
而我國手術機器人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腔鏡手術機器人正處于起步階段,手術機器人作為醫療器械行業中技術最復雜且最具有臨床和商業價值的細分市場之一。我國手術機器人市場規模從2017年的1.31億美元增長至2020年的4.25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48.04%,預計2022年將增長至11.37億美元。
國內的操作類手術機器人市場起步較晚,尚無具備規?;钠髽I,大多公司仍處在研發、動物實驗、臨床實驗階段,研究方向以單孔、具有柔性機械臂的腹腔鏡手術系統為主。定位類手術機器人,以天智航、華志微創、柏惠維康、華科精準等為代表,已經實現產業化,或即將實現產業化。
其目前,已上市的國產手術機器人產品數量已達9個,包含天智航的2款骨科手術機器,柏惠維康、華科精準和華志微創的5款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和柏惠維康的國內首款口腔手術機器人“瑞醫博”。
從產業鏈布局上看,在操作類機器人領域,精鋒醫療的單孔腹腔鏡手術機器人或將采用貼近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的設計,是國內唯一一家、全球第二家同時掌握單孔手術機器人及多孔手術機器人技術的公司,現已完全獨立掌握了手術機器人所涉及的結構設計、系統控制、運動算法與人工智能算法等多項核心技術,并形成了完整的自有知識產權體系,累計申請國內外專利300余項。
在定位類機器人領域,天智航在中游環節進行不同醫療器械領域的橫向擴張:2017年天智航投資法國SPW公司,布局骨科脊柱類高值耗材領域;2018年投資美國GYS公司和美國Mobius公司,開始涉足影像設備領域中的移動CT領域,有望通過橫向中游產品的產業鏈貫通降低產品成本。
其華科精準以良好的渠道基礎,助推手術機器人產品的市場推廣:公司旗下電極產品在國內的神經外科手術領域已經占據了90%的市場份額,其廣泛的銷售渠道,有望助推旗下手術機器人的發展。
— —
目前手術機器人已經被納入我國的醫保清單中,這一舉措將會直接帶動國內手術機器人的市場普及率提高,同時隨著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增加,不斷推動手術機器人技術及應用逐步向二線、三線城市下沉,進而促使我國手術機器人行業的市場規模進一步增長。
就本輪融資,昂泰微精團隊表示:“很高興獲得淡馬錫的大力支持,其資本注入與在海外市場對公司的賦能無疑將加速產品商業化與國際化進程,幫助我們更迅速、更穩健地進軍美歐市場”。
未來,昂泰微精在拓展術式空間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備智能升級、系統網絡數據分析處理等,是否能成功進軍歐美市場?后續器械之家將持續關注。
請登錄后參與評論...
登錄后參與討論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