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30
2023-01-30
來源:器械之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且24小時后方可轉載。
過去30年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的發展可謂十分迅猛,09年創業板推出,之后五年17家器械公司上市;18年香港18A,19年科創板推出,之后五年69家醫療器械公司上市。
隨著疫情紅利的逐漸消失,醫療器械未來方向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投資者也進入迷茫期,企業進入“寒冬期”。
截止2022年12月31日,我國醫療器械企業上市數量已達163家。2022年新增醫療器械上市企業22家,相較于2021年上市企業統計,總體回落37.84%。
其中,科創板為8家,主板為6家,創業板為5家,北京證券交易所為3家;港股6家。從各大板塊來看,科創板成為國內械企IPO市場的主力。
01
22家上市械企,聯影營收第一
據器械之家統計,2022年新增的22家械企中,20家實現盈利,其中:
此外,聯影醫療在2022年前三季度中實現營收58.59億元,同比增長25.55%,在22家公司中排名第一;華大智造以20.22億高居凈利潤榜第一名。
聯影醫療
2022年8月22日,聯影醫療頭頂“國產高端醫療影像設備第一股”的光環登陸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價格為109.88元/股,總募資109.88億元,成為去年科創板最大規模的一筆IPO,也是科創板開板以來僅次于中芯國際和百濟神州的第三大IPO項目。發行首日,聯影醫療股價漲幅超過70%,市值超1500億元。
2022年10月,聯影董事會發布第三季度財報,該司在前三季度中實現了營業收入58.59億元,同比增長25.55%;較上年同期上漲 6.66%。實現歸母凈利潤8.99億元,同比增長16.62%。
值得一提的是,22家新增械企中,聯影醫療除了營收高居榜首以外,其研發投入也是第一。
數據顯示,聯影醫療2019年至2022年前三季度,聯影醫療研發費用分別為5.79億元、7.56億元、9.68億元和8.6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96%、30.57%、28.16%和18.23%,研發費用率明顯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截至2022年底,聯影醫療累計向市場推出90余款產品,其中不乏多款“行業首款”,包括:行業首款具有4D全身動態掃描功能的PET/CT產品;行業首款75cm孔徑的3.0T MR產品;行業首款診斷級CT引導的一體化放療加速器等。
華大智造
華大智造在2022新增械企中總營收次居聯影醫療,募資金額也僅此其后,而凈利潤卻遠超聯影醫療。
2022年9月,華大智造正式在國內科創板敲鐘上市,并隨之成為A股市場中的“生命科技核心工具第一股”。首次公開發行價格為87.18元/股,開盤后大漲20%,市值超400億元。
2022年10月,華大智造發布公司2022年三季度財報,數據顯示,2022年前三季度華大智造共實現營業收入32.90億元,同比增長15.57%;歸母凈利潤20.22億元,同比增長339.85%。
與大部分械企不同的是,華大智造的境外收入高達54%。據其招股書顯示,20-21年華大智造境外銷售分別為18.76、21.34億元,占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67.49%、54.31%。截至去年底,公司業務布局遍布六大洲8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全球服務累計超過1300位用戶,海外市場逐步擴張。
目前,在基因測序領域,Illumina、賽默飛世爾、華大智造三家所采用的高通量測序技術的市場占有率超過90%,其中Illumina市場份額超過70%,賽默飛世爾13%,而華大智造成為唯一能向兩位老牌測序儀廠商發起挑戰的新賽手。
山外山
除此以外,山外山的凈利潤增速達到866.22%,為凈利潤增幅第一。
2022年12月26日,重慶山外山血液凈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公司本次公開發行股票3619萬股,募集資金11.69億元,是重慶市首家科創板上市公司。
從全球市場來看,費森尤斯和百特公司等在血液凈化設備、血液凈化耗材以及血液透析醫療服務領域,均實現了全產業鏈布局。
國內企業當中,威高血液凈化、寶萊特、三鑫醫療等也已開啟產品系列化布局。其中,威高血液凈化在全國擁有血透中心數十家,實現了血液凈化治療相關的產品與服務全產業鏈覆蓋。
雖然山外山已在血透市場布局十年,與同行競爭者相比,公司業務完全集中在血透行業,過于單一,抗風險能力較弱。
02
回望高山低谷
一覽股海浮沉
回首一年來,面對復雜的外部環境和新冠反復的情況,股市在2022年經歷先跌后漲、再跌再漲的反復震蕩下行局面,不少行業上市公司基本面與二級市場股價遭到“雙殺”。
此次新上市的醫械企業也是有人平地驚雷,有人登高跌重。
以2022年12月30日收盤價計,共有11家跌破發行價。其中蘇州潤邁德醫療跌幅最大,達-75.16%;另外三家IVD企業仁度生物、康為世紀和英諾特也分別下跌-35.69%、-27.64%、-8.60%。
此外,聯影醫療、微創電生理、怡和嘉業以及健世科技漲幅均超50%,其中健世科技增幅達136.07%。
寧波健世科技
2022年10月10日,寧波健世科技在港交所上市,每股定價27.8港元,完成1.55億港元融資。上市首日,健世科技的股價一度上漲至30.50港元/股,漲幅達到9.71%,總市值約為127.19億港元。
截止至12月30日,收盤價為66.1港元/股,較發行價上漲136.07%。是年度醫械新增企業中漲幅最大的械企。
健世科技于2011年成立,致力于開發治療結構性心臟病的介入產品。根據該公司披露的上市招股書,健世科技針對不同類型結構性心臟病的一系列治療解決方案,共擁有10款在研產品。
北京怡和嘉業醫療科技
怡和嘉業是一家呼吸健康領域醫療設備與耗材產品制造商,作為國內家用無創呼吸機及通氣面罩龍頭企業,怡和嘉業的主要產品包括家用無創呼吸機、通氣面罩、睡眠監測儀及高流量濕化氧療儀等。
公司憑借自身的技術實力,成功抓住了市場機會,近5年來業績實現高速增長。2020年,因疫情防控和治療需要,公司雙水平肺病呼吸機等相關產品需求激增。早兩年營收還是1.8億元和2.5億元的怡和嘉業,營收一下激增至5.60億元,同比增長117.29%;凈利潤和扣非凈利潤的也都分別增長487.23%、523.40%。
11月1日,頂著“無創呼吸機第一股”稱號的怡和嘉業于創業板上市,首日大幅收漲141.9%。最終收于每股290元,較每股發行價119.88元高出170.12元。
截止至12月30日收盤,怡和嘉業以每股219.57元與2022告別。
上海微創電生理醫療
2022年8月,上海微創電生理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在一眾微創系中,微電生理起初的市場表現并不出色,敲鐘當日開盤價為15.5元,開盤就破發;收盤價為13.15元,較發行價下跌20.35%。
而后的10月,由福建牽頭的電生理集中采購規則出臺兩周后,微電生理股價暴漲90%。
財報顯示,微電生理2019、2021年盈利皆為負;到2022年前三季度,微電生理實現營業收入1.92億元,同比增長39.71%;歸母凈利潤270.82萬元,扭虧為盈。
截至目前,微創電生理已圍繞Columbus三維心臟電生理標測系統形成了24款已取得注冊證產品,在研產品管線有6款產品,其中進入臨床的核心產品包括壓力感知磁定位灌注射頻消融導管、冷凍消融系統及冷凍消融導管,預計將于2023年進行商業化。
蘇州潤邁德醫療
潤邁德2014年成立,是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先行者,主要的項目專注于冠狀動脈造影的血流儲備分數系統(caFFR系統)及基于冠狀動脈造影的微血管阻力指數系統(caIMR系統)的設計、開發及商業化。2020年和2021年,潤邁德營收分別為609.7萬和8119.9萬人民幣。
2022年7月8日登陸港交所,公開發售獲認購約6.35倍,發行價為6.24港元,截至12月30日股票為1.55港元,上市以來下跌75.16%。
雖然創新醫療器械一直備受政策支持,但面臨的商業環境的不成熟的問題短時間內很難改變,營收規模偏小,是潤邁德最簡單的現實問題。不過,9月底,潤邁德醫療caFFR系統成功獲得澳大利亞醫療用品管理局(TGA)批準,開啟了海外撈金的潤邁德有機會摸索出新的商業化戰場。從長遠看來,暫無集采風險的創新醫療,有充足的價格、市場開拓以及利潤回收空間。
03
扎堆上市 原因有三
始于2021年下半年大幅度下行的醫療器械二級市場,丐版上市,反向傳導一級市場,在內卷的基礎上,疊加帶量采購,疫情導致國內市場增長有限,出口受限等多方面因素;
尤其是在《新十條》推出后,大批核酸檢測公司陷入財務危機;連花清瘟、布洛芬一夜熱銷,短缺造成物價快速上漲;口罩、抗原檢測試劑、體溫計甚至是血氧儀都遭到哄搶,企業加班生產;醫院呼吸科排起長龍,外科醫生拿出了內科書....
隨著疫情紅利的逐漸消失,醫療器械未來方向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投資者也進入迷茫期,企業進入“寒冬期”。站在這個時間節點,我們也需要重新審視這個行業的創新與發展,審視未來的布局。
據醫藥行業投資人分析企業扎堆在下半年沖擊IPO的原因有三,一是市場經歷一波下行期后,隨著一系列利好信息的釋放,市場信心正被重塑。2021年下半年A股醫藥企業上市首月破發率太高,加上今年上半年疫情的反復,眾多企業缺乏信心,于是在2022年上半年暫緩IPO。
二是自科創板提高醫藥企業的上市要求后,IPO的門檻也在變得越來越高;
三是研發型的生物醫藥企業急缺現金流。在暫緩半年的IPO進程后,以研發驅動的生物醫藥企業普遍沒有營收,或營收微薄,處于虧損狀態,賬上的現金流大多只能支撐6個月到9個月。因此需要持續融資以推動研發和臨床進展。
另外,在轉向7月后,港股或A股企業須披露相應時間內的財報,即要加上今年上半年的財務數據,而在6月則只需將財務數據截止到2021年12月31日止。因此醫藥企業密集遞交招股書,也有趕財報有效期的考慮,從而省時省力。
--
復雜多變的2022年終于翻篇了。未來,什么樣的企業能夠抓住機遇,脫穎而出,迎來時代給予的高光?器械之家將持續關注。
請登錄后參與評論...
登錄后參與討論
提交評論